近年來,實施煤炭現貨儲備,建立煤炭儲備機制的呼聲從未停止。尤其是在煤炭產能過剩、銷售不暢、庫存普遍增加的情況下,多地都在考慮加大煤炭的儲備,試圖消化部分產能,維持正常的產運銷秩序。但是也有部分專家學者對礦產地煤炭現貨儲備的經濟性提出了質疑。為此,在煤炭現貨儲備經濟性和實務性分析基礎上,筆者就礦產地實施煤炭現貨儲備的條件、可能的實現路徑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一些建議。
礦產地煤炭現貨儲備的經濟性分析
從實踐活動來看,煤炭現貨儲備多以煤炭消費集中地為主,例如山東、北京、吉林、湖北、廣西等省市已開始建立或已建立煤炭儲備庫。在理論界,有些專家呼吁國家層面盡快建立煤炭儲備的體制機制,并系統(tǒng)提出了煤炭儲備制度建設的著重點;有的專家從煤炭應急角度,對比分析了能源供給中斷對煤炭消費集中地GDP造成的損失與煤炭現貨儲備的成本效益,并得出了較為經濟的研究結論。
礦產地靜態(tài)煤炭現貨儲備成本十分高昂。煤炭現貨儲備成本主要由儲存成本和采購成本構成。儲存成本包括庫存費用、固定成本、機會成本和庫損。由于儲備物資自身特點的差異和物資管理活動如買進、賣出、管理等,不同儲備物資的成本會有較大差異。采購成本是購買一定規(guī)模煤炭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以山西礦產地60萬噸煤炭現貨儲備為例,測算預估靜止狀態(tài)下不同天數的成本,當前具有較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結合上述對煤炭現貨成本的闡述,儲備成本中單位儲存費用、煤炭損耗系數、單位固定成本、機會成本系數和采購成本中單位采購成本,參考表1參數取值,不難測算出當前煤價下存儲60萬噸煤炭現貨的大概成本。
考察表2不難發(fā)現,一是儲備成本高。儲備總成本遠高于煤炭采購成本,60萬噸煤炭現貨儲備10天采購成本僅占到總成本的35.84%;二是儲備成本與儲備天數成正比例增長關系。與儲備10天比較,60萬噸煤炭現貨儲備30天采購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由35.84%下降至16.05%;三是煤炭保底價格倍增。例如,存儲60萬噸煤炭現貨30天,煤炭價格已由原先的406元/噸攀升至2529.48元/噸。這一價格已遠超2007年發(fā)熱量6000大卡的動力煤730元/噸的歷史最高價。
結論:煤炭滯銷市場環(huán)境下,試圖加大煤炭儲備力度,消化部分產能的舉措,初衷很好,但是可能會面臨高成本的考驗,且有可能會通過傳導機制加重煤企負擔。能否找到一種成本可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運作機制,降低儲備成本,實現營業(yè)利潤,是煤炭現貨儲備能否順暢推進的關鍵。
礦產地煤炭現貨儲備的實務分析
目前,煤炭現貨儲備的實踐省份大多為煤炭消費集中地。其建立煤炭儲備庫的初衷在于防止突發(fā)事件情況下煤炭供應鏈某個環(huán)節(jié)不暢所引發(fā)的煤炭能源中斷危機,例如南方冰雪災害等。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嚴峻,政府財政吃緊、企業(yè)由于煤炭積壓舉步維艱。單純依靠財政資金支撐煤炭儲備庫的建設并不現實,而無法實現利潤的煤炭儲備建設,企業(yè)的主觀能動性又很難充分發(fā)揮,如果市場條件、實施主體和資金來源等問題都未能落實,那么煤炭現貨儲備可能會成為一個美好的愿景被束之高閣。盡管2010年國土部表示要開展礦產地煤炭儲備,但其政策重心在于特殊煤種和稀缺煤種的井田儲備。當前,收集案例中,僅礦產地山西省建立了煤炭現貨儲備。
礦產地實施煤炭現貨儲備的可能性路徑分析。實施煤炭現貨儲備涉及到實施主體、資金準備、儲備規(guī)模和儲備點選址建設等諸多因素,但是大前提只有一個,那就是無論誰來實施必須能夠實現盈虧平衡,賺取差額利潤,否則煤炭現貨儲備的推進將面臨擱淺。這就涉及到是否能夠建立一個支撐差額利潤得以實現的運作模式的問題。當前,在煤炭消費集中地政府主導下,有的企業(yè)建立了囊括動態(tài)煤炭現貨儲備的煤炭物流配送體系,例如山東龍口,是較為普遍的做法;有的企業(yè)在煤炭經銷商基礎上演進形成了“管理煤炭供應鏈”模式。煤炭供應鏈管理模式需要實施主體建立采購、庫存、銷售三個實體網,需要政策引導形成煤炭商業(yè)流、信息流、資金流和實物流四大價值流,對實施環(huán)境和實施主體提出了較高要求,例如大連泰德公司。有的礦產地企業(yè)建立了儲備煤場,并計劃建設具有煤炭儲配功能的“煤炭超市”,如山西省煤炭運銷集團公司。比較而言,配煤物流體系中的煤炭現貨儲備是以點的形式存在的,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煤炭現貨儲備是以網絡的形式存在的,前者的利潤點更多是基于煤炭差價,后者的利潤點更多是基于網絡服務;由于點和網絡的差異,后者具有強大的統(tǒng)籌協(xié)調能力,降低成本的空間更為寬廣?梢哉f,煤炭供應鏈管理商為實施煤炭現貨儲備提供了一個系統(tǒng)且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解決方案。
結論:從實施主體能力看,短期內,在集生產、銷售和儲備于一體的配煤物流體系中建立以“點”的形式存在的煤炭現貨儲備庫是礦產地煤炭現貨儲備最可能的實現形式;長期看,立足于完善煤炭供應鏈,提高實施主體的煤炭供應鏈管理能力,建立以網絡形式存在的煤炭庫存網,可能是破解礦產地煤炭現貨儲備高成本弊端最為有效的路徑。
礦產地實施煤炭現貨儲備的政策建議
綜合考慮礦產地煤炭現貨儲備經濟性和實務性兩個主導因素?熏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結合省情實際,合理選擇煤炭現貨儲備的實現路徑
摸清底數,結合省內實施主體的運作能力,選擇合理的實現路徑。準備著手實施煤炭現貨儲備的省市,需要以煤炭物流體系建設為切入點,通過建立集采購、銷售和儲配于一體的現代化煤炭物流體系,來實現煤炭現貨儲備。對于煤炭物流基礎較強的省份,可直接考慮發(fā)展壯大具備煤炭供應鏈管理能力的大型煤炭供應鏈管理企業(yè),建立采購、銷售、庫存三個實體網,通過采用智能配煤管理和智能配煤技術,統(tǒng)籌協(xié)調煤礦、電廠、運輸企業(yè)、銀行和港口等多方關聯資源,為供需雙方提供一站式貼身服務。這種模式中,礦產地煤炭現貨儲備會作為庫存網中的節(jié)點而存在。
(二)大力發(fā)展煤炭流通業(yè),夯實煤炭現貨儲備的產業(yè)根基
結合物流園區(qū)規(guī)劃和建設,以煤炭產業(yè)轉型發(fā)展為出發(fā)點,不斷優(yōu)化推動煤炭流通業(yè)發(fā)展的政策法規(guī)體系,結合已有的監(jiān)督考評、落實推進機制,制定符合煤炭流通業(yè)長遠發(fā)展的相關規(guī)定和辦法,狠抓落實,大力推進,切實改善政策環(huán)境,切實提升煤炭流通業(yè)的信息化、社會化和專業(yè)化水平,夯實煤炭現貨儲備的產業(yè)根基。
(三)依托重點煤炭儲配企業(yè),建立符合市場規(guī)律的礦產地煤炭現貨儲備網絡
鼓勵引導和支持企業(yè)構建跨國跨地區(qū)的煤炭商業(yè)流、信息流、實物流、信息流四大價值流,完善煤炭供應鏈,為煤炭庫存、采購和銷售實體網絡提供強力支撐。依托煤炭交易中心、企業(yè)信息平臺,構建服務于供需方的信息系統(tǒng);建立反映市場波動的煤炭現貨儲備預警機制,防范市場風險,降低儲備成本;結合礦產地生產及銷售情況,合理選擇煤炭現貨儲備場所,合理確定煤炭現貨儲備規(guī)模和周期,構建成本可控、便捷高效、儲配一體的煤炭現貨儲備網絡。
(來源:機經網)最新展會 |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使用協(xié)議 - 免責條款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廣告服務 - 會員服務 - 免費注冊 - 聯系方式 | ||||||||
問題請通過在線提問反饋 | 在線客戶QQ:105452034 | 收費會員及廣告咨詢電話13332201705 技術支持:遼寧衡駿節(jié)能科技有限公司 | ||||||||
Copyright 2007- dbz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東北制造網(東北地區(qū)唯一制造業(yè)網上平臺) 版權所有 遼ICP備2021008091號 遼公網安備21021702000105 | ||||||||
為獲得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IE7以上,或Firefox7以上瀏覽器 | ||||||||
|